以往的觀念認為做家事是女人的事,尤其是母親的事,造成兩性之間的對立與衝突,扭曲了兩性關系的本來面貌。現代化父母親則以為只要孩子全心全力用功讀書,不必分擔家務。
幼小孩子的幫忙,又令父母感到礙手礙腳、越幫越忙。其實學做家事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而言,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經驗。孩子協助作家事可發展多種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技能,孩子每學會一種新任務,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便會向前邁進一步。
做家事有助於責任心的發展、自信心的建立,更重要的是協助孩子獨立自主,對家庭有份責任心與歸屬感。
父母要求孩子分擔家事除了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之外,也可減輕自己的負擔。
自信心與挫折感
教孩子做家事最主要的原則是不厭其煩,永遠承認其努力的成果。雖然孩子的熱心參與,可能往往越幫越忙,例如因洗碗而打破碗,父母必須能容忍這些混亂,並且將每一件事情分解成小部分步驟來教孩子的意願。
分類工夫
協助孩子正視每一項工作和組成它的步驟意願,並且作適當的分類。
多接納少要求
父母經常因要求孩子分擔家事而造成親子間的衝突,其原因大半來自於不當的要求或過高的期望。因而,視孩子的能力定適切的目標,才能收到效果。
打破各種男女禁忌的藩籬
以往的教育總存在「重男輕女」或「男女有別」的保守觀念。在教孩子做家事時,最好不要因孩子的性別而劃分學習範圍,父母如果過於執著於塑造適合孩子性別的角色行為,會阻撓孩子完整而富於適應彈性的人格發展,而影響孩子將來在多樣化的社會中生存。兩性之間的對立,往往起於父母不當的性別期望。
培養孩子主動作家事的策略與步驟,可考慮下列方式:
強化歸屬感;賦予認同感
孩子參與家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,以身為一份子為責任與義務,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,父母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,多給予鼓勵讚美,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,肯定自己的能力,並且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。
因應個別差異
分配家事時,對孩子的年齡、個性、功課壓力、興趣等都應加以考慮,使孩子可以接受及充分發揮。
親子同心,齊力斷金
允許孩子與父母一起做家事,從合力完成家事過程中,將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,增進親子感情,孩子也會從中體會了解父母的辛勞。
調劑身心、提高效率
讓孩子輕鬆自在地生活,學作生活中的主人,不以學業成就衡量每一個孩子是父母應建立的共識。讓孩子做一點簡單輕鬆的家事,不但可以調劑身心,尚可提高讀書效率,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為自己的生活負責。
小卒仔立大功
三、四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興趣幫忙做家事,此時可考慮他們參與一些自己可以勝任的工作,例如擦桌子、拿東西……等。凡事從小做起,不但可減輕父母的家事負擔,還可消耗掉孩子部份的精力,對於好動兒的治療也有正面的效果。
資料來源:父母成長學園
留言列表